第九十一章侦察分队榆中见闻---_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阅书小说网 > 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 第九十一章侦察分队榆中见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一章侦察分队榆中见闻---

  徐远山所说的侦察分队,就是连长刘改文率领七十多人的一个排队伍。

  龙组部队因为人数已经上千了,但还是营级单位,所以就实行四四制,营辖四个连,连辖四个排,和正规军队编制有些不同。

  龙阻部队又不是正规部队,所以连、排人数徐远山并不在乎。

  刘改文带的这个排,是被加强过的,徐远山的意识里,就是红军战士和龙组部队战士的生命重要过武器装备,就是武器装备没有了想法弄来就是了,钱没有了想法去挣,但不能有了装备而不用造成战士伤亡。

  所以,刘改文这个排大部分持步枪的战士共40人换成了有瞄准镜的步枪,带消声筒的一支步枪和一支手枪,两支装配有夜间瞄准镜步枪,甚至带上一挺远程精准瞄准镜重机枪,和五挺轻机枪,当然为防备骑兵袭击也带了钢丝线,每个战士一卷。

  因为携带重机枪和粮食补给,还带了五匹马。

  为了侦察方便,全部人员换穿百姓服装,就算深入到敌人后方,最多就认为是土匪队伍……足以吊打两倍以上国民党军队的悍匪。

  他们离开清贵山时候,是10月4日,徐远山正忙碌于种田。

  许多事情徐远山已经开始逐步放手,也是他这个人比较专注于种地,所以虽然派出刘改文带队去侦察,他过问并不多,武器装备还是刘改文自己提的要求。

  徐远山不仅全部满足,除了给他们配一付双筒望远镜外,还把自己常用的10倍单筒望远镜给了刘改文。

  徐远山这个人,相处三个月后,刘改文认为是没得说,就是心太软。

  徐远山带龙组部队作战时,一些年龄小的战士和刚加入部队没有作战经验的新兵,不允许在一线战斗,就算是打完岷州城后,半数龙组部队的战士都没有经历过战场拼杀。

  直到红一方面军消灭国民党第十二师和进攻武山县和漳县这两个县县城的战斗,所有战士才经历战火考验,这三次作战徐远山就没有直接指挥龙组部队。

  伤亡是难免的,牺牲了三名战士,但都是经验不足参军不久的战士。

  还有让刘改文不解的是,徐远山这次热衷种地的劲头,徐远山还给不少干部说这也是帮助中国老百姓的方式之一。

  但等到第三天,带队进入榆中县的刘改文逐渐理解徐远山苦衷。

  就是因为榆中县太穷了,百姓太苦了,一些乡镇根本就没有国民党军队和团丁,因为养不起。

  而老百姓人口少了许多,和七、八年前相比人口剩下的都不到小半,大半的破屋已经没有人住,一问才知道,屋主不是逃荒跑了的就是这几年里饿死了。

  榆中县离兰州很近仅40公里,属于甘肃中部,地形地貌就是甘南石质山区与黄土塬地的分界线,全县一半是石山地区,一半是黄土高塬。

  刘改文听当地百姓说,这榆中县本来就是“十年九旱”,而这些年更是大旱,前两、三年到处发生食人之事,当正值甘肃军阀割据,每每互相残杀,击毙士兵,饥民聚而争食,所有牲畜,因草枯而饿死,幸存的亦被杀食而度命。

  刘改文不知道这榆中是甘肃全省旱灾最为严重的一个县,饥民随时会倒毙路边。

  从百姓哪里他知道这个镇里上一个月就发生过一奇事,一日,镇上专门抬埋死人者,将一名死于镇中的饥民要抬到镇外掩埋,刚到镇外忽遇雷雨,二人弃尸于半路避雨,待雨过天晴回到回原处一看,尸体竟失踪,经寻觅才发现此饥民并未全死,经雨一浇又复苏已蹲土坎下避雨。

  刘改文不知百姓传言是否真实,但见到镇里搞卖食的营生者,如街头卖大饼者,均在案头放刀一把,说是防备饥民抢夺。

  当然,就算刘改文有善心,也不敢把携带的食粮分给饥民,这可是队伍半个月的补给,从此之后,他们这支部队全部绕村镇而过。

  另外,刘改文这支侦察分队身穿百姓,又是个个备枪,还有多匹高头大马,多猜是悍匪也没有人来惹。

  不过刘改文提醒自己,回去后记得给徐远山说说这种状况,至于徐远山和红一方面军如何考虑就不用他这个小连长去想了。

  这支小分队在刘改文带领下,通过兴隆山进入了黄土塬地。

  兴隆山在榆中县城西南五公里处,典型的石质山区和黄土塬地分界处,刘改文带队出山后往西去,绕过县城再朝北走。

  根据徐远山截获的情报,国民党军队在榆中县城北边十公里的夏官营城堡设立了武器弹药军火库。

  甘肃中部的兰州和榆中县,历史上前往西域、青藏高原的大军,都是从兰州渡黄河的,所以在兰州及周边的榆中县就建有许多远征大军休息的营地。

  后世去过西安和兰州的游客,细心一点的,就会发现西安市的地名里带“坟”的多,比如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的老校区就在“吴家坟”;而兰州市的地名里是带“营”多,在市区繁华热闹地段有费家营、柳家营、陈官营;在市区边上有清水营、太子营等。

  但兰州市的营还是不及榆中县的营多。

  那榆中县有多少“营”呢?传说是有七十二营。

  但名声最大之一的就有夏官营,也是后世兰州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新校区所在地。

  9日上午,刘改文带领龙组侦察分队到达夏官营有两里的一个塬地土崖下潜伏起来,崖龙组部队最小战士有十三、四岁,打不了仗至少自己能走路,这七、八岁小孩肯定无法行军,不说一天三、四十公里,十公里能不能走下来都成问题。

  而且前一阵子徐远山还说过不招兵了。

  直到有战士进来说小孩饿昏,刘改文叹了一口气,决定把人救过来再说吧,真赖上了只能让孩子骑上马跟队伍走。

  赖是肯定赖上的,乱世这种情况活下来的不是高智商的就是求生欲望非常强烈的。

  等侦查任务完成后,14日刘改文带队返清贵山,刘改文也知道徐远山不会怪他收了这个小孩,他也想好了,回去后就把小孩扔到龙组农场里就是了。

  在快到清贵山时,刘改文还遇到一队挑着羊粪卖给农场的百姓。

  刘改文命令队伍把路让开,这次榆中侦察行动所见的状况,终于改变他的看法。

  果然,徐远山没有责怪刘改文收孩子之事,他一直不希望龙组部队战士只懂得杀戮,而是应该同时有强烈爱国之心,爱戴人民之心才是,就像红军、八路军及解放军一样,这样的军队才会有灵魂……人民的军队。

  不过,刘改文带来的情报反而让徐远山感到麻烦,不是榆中旱灾的惨状引起的麻烦。

  而是,守榆中县城和夏官营的这个新一军第十一旅,让他感到很麻烦。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s009.cc。阅书小说网手机版:https://m.ys00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